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08号
感谢您的光临!您是第50158322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 方森科技在中国有一首人人都耳熟能详的诗,从牙牙学语的孩子到白发苍苍的老人都会背下来,那就是唐诗《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当一捧捧稻谷,一畦畦蔬菜,化作餐桌上的佳肴、成为舌尖上的美味,我们可曾想过。春寒料峭中的播种、暑热如蒸时的劳作?面对“每年浪费粮食3500万吨”“每人每餐浪费93克”这样触目惊心的数据,我们可还记得“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的传统?
日子富裕了,手头宽裕了,这原本是件好事情,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铺张浪费开始蔓延,尤其是餐桌上的浪费,让人看着又心疼,又惋惜。
在童年的记忆中,模糊记得还有讨饭的乞丐,面黄肌瘦的,拿着一个缺了边的破碗,沿街敲着门,希望能乞讨到一些剩饭剩菜的。如今把这些事情说给孩子们听,对他们仿佛就是说着火星上的事情一般,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现在的人只有营养过剩体重超标,需要减肥,哪里还会有吃不到饭、吃不饱的人呢?
是啊,没有经历过自然灾害,没有经历过饥荒年代的90后们,他们哪里会知道肚子饿的滋味呢?羡慕他们生在好的时代里了,不愁吃,不愁穿,中餐,西餐,日料,韩餐,法式大餐,动动手指快递小哥就给送到家门口,想吃什么都可以。
记得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管教相当的严格,印象最深的就是不许浪费粮食,吃饭的时候如果有米粒掉在桌子上了,一定要捡起来吃掉,吃完的饭碗里不允许有一粒剩饭,必须是干干净净的。
以前出去吃饭多少还是有些不好意思把剩饭剩菜打包回来,直到去年陪老父亲回了一次江南故乡后,思想有了彻底的改变。父亲多年未回故乡,辈分又高,家里的亲戚天天都排满了宴席请父亲,按照家乡的风俗凉菜、热菜、主菜,前前后后不少于二十道菜。第一次吃的时候正为有剩菜吃不完暗暗惋惜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宴席快结束的时候,服务员给每桌送来打包盒,各人根据自己的喜好打包剩菜,大家都非常自然的选取自己想要的菜品,说说笑笑一点也无扭捏之态。这次江南之行彻底改变了我对光盘行动的认识。
我没有亲身经历过种粮食的体会,只有一次去朋友的农场捡过板栗,一个个没有剥出来的板栗被带刺的外壳包裹着,让没有经验的我无从下手,小心翼翼的用石头去砸,还是被刺扎到好几次,最后只能负责做搬运的工作,把大家剥好的板栗用小桶从山坡上运到平地,在高低不平的田埂上摇摇晃晃的艰难行走着,看着走在前面的果农左右手各提着一桶沉甸甸板栗熟练的、稳稳的健步如飞心里感触颇深。
几趟下来,已是满头大汗,衣服湿透,腿脚好像已经不是自己的了,累得不行,第一次深深感觉到劳动的辛劳。
一粒稻子要变成大米需要经过多种设备十几道工序,一粒小麦的成熟要近二十道种收工序,以及240多天的风吹日晒,要想变成面粉还需要经过五十多道的工序,最短也需要48个小时,从一粒小麦到面粉再到市场上,最快也要四天的时间。
粮食是上苍赐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它,当一碗香喷喷的米饭端上餐桌,好好吃饭,珍惜每一粒稻米,如同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 好好吃饭,珍惜每一粒稻米,就是我们对袁隆平老先生最好的尊敬!
作者:第一安装直管项目部 许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