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建筑业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区相继发生建筑施工年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根据《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07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建筑施工事故859起,死亡1012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下降了3.27%,死亡人数下降了3.44%;但云南省建筑施工事故起数与上年相比上升18.18%,死亡人数上升5%;2007年发生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10个地区其中就包括云南(死亡42人),2007年有20个地区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其中也有云南;通过这些数字我们不难看出云南省施工安全管理相对滞后,管理力度、管理办法需要加强。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8年11月4日以建质电[2008]112号发了《关于近期一些地区发生重大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情况通报》,望各地认真吸取事故惨痛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现通报如下:2008年10月31日6时30分左右,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迪鑫阳光城3号楼发生一起施工升降机坠落的重大事故,造成12人死亡。10月20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城市港湾三期B.D.E区工程发生一起塔吊倒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10月22日,湖北省保定市乐凯佳苑5号住宅楼工程发生吊篮坠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10月29日,山东省东营市发生一起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造成4人死亡,13人受伤。这仅仅是一小段时期的事故伤亡数字,这些数字却触目惊心。为此,自己结合实际浅谈一点如何确保施工安全。
一、对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思考及安全问题分析
建筑业是一个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施工现场危险源和不安全因素复杂多变,生产伤亡事故难以杜绝。在全国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事故死亡人数为2722人,比2006年有所上升。近年来,这个数字有增无减,面临数起生产伤亡事故,我经过反复思考,点滴认识如下:
1、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管理层的工作不到位,我们一般把事故发生的原因归结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管理缺陷等。尽管导致事故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归结起来看,基本上是由于现场缺乏控制、组织工作失误、管理出现漏洞造成的。
(2)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安全意识差;从历次事故人员来看,几乎全部是操作工人;从事故原因来看,绝大多数是违章操作引起的。由于大量民工与施工单位间只是短期雇佣关系,施工单位对其管理难度大,培训严重不足,作业人员普遍素质较低,缺乏安全操作知识,安全意识差,致使违章现象时有发生。
(3)工地上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往往落后于施工过程,建筑施工过程往往是不断变化的,上一道工序一旦交到下一道工序,往往就需要对一些安全设施进行拆除,以便能继续施工,因此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2、工程施工后期是事故的高发期,据有关部门统计:装饰装修和拆除阶段出现事故起数占总起数的33.52%,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31.62%。在工程施工后期,部分管理干部、骨干技工陆续退场,管理机构不如前期健全,监督机制削弱,安全意识下降,安全防护作业人员极容易忽视安全生产,往往酿成事故。
3、安全投入要确保。安全也应具有成本,效益和安全息息相关。用于安全方面投资的直接效益是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只有在安全的状态下才能创造效益。企图节约必要的投资,一旦发生事故其损失将是事前投入的数十倍。
4、文明施工与安全密切相关
不少现场管理者将文明施工视为是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其实不文明的施工现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施工道路不畅,工人被迫从边坡、脚手架上攀爬,从满地杂物上行走而屡屡造成事故。
5、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隐患排查治理对安全生产起到重要作用。迅速有效地开展隐患治理工作,确保隐患治理扎实有效可以大幅度减少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我国政府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到2010年底约投资4万亿元,在这4万亿元投资中,很多是公路、铁路及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大投入、大建设、大拉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但同时也要看到此次涉及的工程领域施工环境复杂,建设条件艰苦,安全风险程度极高,企业的安全生产压力也随之增大;对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企业而言,都是一项严峻的考验。下面,本人就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建议。
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个别施工企业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存在重生产、抢工期、赶进度、轻安全现象,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质量、进度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安全意识不高。
(2)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素质不高。由于企业负责人对安全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个别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形同虚设;另外,部分安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不具备与所从事的施工生产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对施工现场缺乏应有的安全监管的作用。
(3)安全管理手段落后,安全责任不落实。
(4)施工现场管理不严,隐患整改不力。
(5)安全投入不足。
(6)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或根本没有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2、建筑施工企业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重在防范,施工企业应以健全责任制和加大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培训为重点,做到不培训不进场,不培训不施工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完善安全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强化施工前过程监管,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工序的安全监控,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所有施工管理人员都应该重视安全,提高认识,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足够数量合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明确各部门,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保证体系,落实施工企业肢体责任,保证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加强安全施工方案编制和安全交底制度。
三、加强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的排查和治理。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7』16号)拉开了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序幕,截至2007年底,全国有3073家企业和单位共排查出5063条安全隐患84403条,自改率83.9%。目前还有13608条重大隐患正在或尚待整改。2007年全国安全共发生各类事故50.6万起,死亡10.1万人。其中建筑业事故全国共发生2278起,2722人死亡,2007年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施工共发生事故859起,死亡1021人。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开展隐患治理工作,特别是一些地区和单位事故隐患突出,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迅速有效地开展隐患治理工作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如何有效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宣传动员,打一场群众性的治理安全生产隐患斗争。
2、进一步明确各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使安全工作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尤其要落实到实处。
3、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隐患治理工作,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方法,促使各个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4、进一步规范对建筑施工特种机械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工地农民工的安全技术培训教育。
5、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理、早排除。
四、脚手架及模架安全管理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在工程建设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建筑施工现场脚手架及模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随之而来的安全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可以说,脚手架、模架是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危险源。有很多实例能够充分说明这一点,2005年9月5日,北京发生了“西西”工程中庭楼盖模板支架坍塌,造成8死21伤的重大事故;某影视城发生一起模板支架垮塌事故,造成2人死亡13人受伤的重大恶性事故;某机场航站楼满堂脚手架发生发生倾倒,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恶劣影响;某体育管发生一起模板支架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垮塌事故,造成5人死亡数人受伤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据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模板脚手架坍塌事故19起,死亡86人,分别占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的54.29%和59.72%,因此,在总结2007、2008年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的统一部署,为确保模板架脚手架支撑系统的使用安全和施工人员安全,必须编制模板工程安全技术专项方案,制定应急预案。
1、脚手架、模板工程安全技术专项包括以下内容:
根据房屋结构,平面、模板工程必须按照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进行,设计内容包括:支撑系统强度计算、支承模板支撑系统的楼、地面等强度计算、支撑材料的选用规格尺寸、接头方式、水平杆步距和剪刀撑设置等构造措施。
2、为保证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必须采取的构造措施;为保证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和梁下纵横向水平杆;支撑架的步距要按设计数据严格控制,最大不能超过1.8m。模板支撑架立杆应使用对接接头的方式,在搭设支撑架时应注意立杆和水平杆的接长位置应做到相邻杆错开,且不再同一步跨内;必须合理设置剪刀撑;严格控制模板支撑架的变形,确保架体的稳定性。
3、模板工程安全技术专项方案,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单位总监审批后,具体实施。
4、坍塌事故是建筑施工主要事故之一,而模板支撑和脚手架工程又是坍塌事故多发的主要危险源之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五、明确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
充分认识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重要性。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是安全生产工作客观规律要求。消除隐患是根本,加强防范是重点,落实责任是关键。安全生产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保证这一系统的每一环节、每一部位、每个工种、每个操作都达到本质安全,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生产。对建筑而言,只有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一个部门、每个班组、每个岗位操作人员,都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并严格落实责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三大规程”的要求,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使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障。
504分公司 李健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