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铁军高原红——新机场项目部楼前高架桥施工纪实

  • 【字号:
  • 阅读:3577
  • 发布:2011-11-23
  •     在新机场众多的参建单位中,他们可能并不是最知名的,但他们一定是最卖力的。他们也许并不是技术最精湛的,但他们一定是最认真的,他们有句嘹亮的口号:“高原铁军,亮剑拼搏”,他们也真的用铁军般的坚韧和顽强,打下了一场又一场的硬仗。
        2010年11月初,距高架桥主体结构断水节点工期日不到两个月,桥下结构刚刚完成,很多专家和知名人士经过认真分析,认为要如期完成任务难度太大。所以,12·31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异想天开,各种嘘声、议论声向项目部袭来——“高架桥施工有多少工序你们五公司了解吗?掌握吗?”“楼前高架桥结构节点工期完不了!”
        楼前高架桥地下设有两层,地上为主桥,地下二层为轻轨车站和设备机房,地下一层为服务通道,设有商业区,服务走廊,载货电梯、自动步道等。其基础为人工挖孔桩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承台,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预应力结构,桥全长432米,宽50米,桥采用30棵钢筋混凝土墩柱支撑整个桥梁,是迄今全国最宽的桥梁。
        困难摆在面前,新机场项目部确实没有桥梁工程方面的经验,这么艰巨的任务到底能完成吗?带着外界的种种质疑,项目部开始了艰辛的探索。
        由于航站楼屋盖吊装延后了高架桥工程的开工时间,高架桥到2010年7月才得以正式开工。基础施工由于地处喀斯特地貌,地下陨石较多,给施工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项目部投入了10台挖掘机,石方爆破达5万多立方米。在工程开工初期,项目部按照指挥部的节点控制目标安排了工程施工节点控制计划,基础施工完成时间为2010年8月30日,地下二层至地下一层完成时间为10月31日。
        虽然在第一、第二个节点中也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但这毕竟是项目部施工的强项,所以都一一如期完成了。而到了第三阶段,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了,没有桥梁施工专业人员,没有施工业绩,项目部当时拥有的一级建造师5人,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15人,但他们中有着桥梁施工经验的人数确为零,施工队伍的确定、技术方案的确定,这些问题像一块巨大的磐石压在项目部的肩上,该怎样来拿下这场攻坚战呢?项目经理王磊邦再次精心策划、招兵买马、组织材料,取得了指挥部领导、管理总部领导及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项目总工陈芝轩率众攻克技术方案,多次与专家进行商讨,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大家不辞辛劳,尽量做到技术精准、万无一失。
        现场攻坚战开始了,东西区项目经理夏友辉、钱勇这两员猛将又带领各自的兵马奋勇向前,你追我赶,按照方案一步步稳打稳扎。老将出马以一挡十的生产副经理杨寿坤,严格监督和控制进度计划。党支部书记马丽率领党员干部表决心,带动全体员工夜以继日地奋战。工会主席杨应尽心尽力为大家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来保证项目部的战斗力......每一个环节都精心部署,对打好这场关键战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12月31日,楼前高架桥如期断水,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现在,新机场楼前高架桥结构施工完成快一年,但当时施工的场景却还是历历在目,那些只有零下2-3度的冬夜,灯火通明,全体干部员工奋战在桥面上,困了就在桥面上躺一会,醒了继续工作,饿了就在桥面上吃点东西,饱了继续工作......
        如今,楼前高架桥与东、西引桥已经顺利贯通,2011年10月30日,高架桥竣工验收,工程质量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专家们的高度赞誉。努力的耕耘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这是集团、公司、新机场项目部得之不易的荣誉,也是凝聚着所有人智慧、汗水和心血的结晶。

                      新机场项目部 叶亚东/报道 唐秀玲/摄影

    图为新机场航站楼及楼前高架桥全景

    图为旅客到达层,位于服务通道B1层

     

    
    云南建投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2025 - 2028 Copy Rights 滇ICP备2021001644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08号

    感谢您的光临!您是第54064541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 方森科技
    友情链接:云南建投绿美发展有限公司 - 老挝英菲迪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