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08号
感谢您的光临!您是第53268621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 方森科技自云南建投工匠学院项目课堂在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新城园区项目授牌以来,项目课堂培训如火如荼。课堂秉持“灵活授课、精准施教”的理念,充分利用中午、晚上及周例会等碎片化时间,由直管部经理、副经理、主任工程师、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核心骨干轮流授课,聚焦项目施工工艺、质量通病防治、“四新技术”运用等关键内容,为项目质量提升注入持续动力。课堂启动至今,已交出一份亮眼的“质量提升成绩单”。
以技术创新赋能提质增效
课堂以产业工人培训为核心纽带,成功推动产业工人实现“技术接受者”到“创新实践者”的关键转变。随着预制胎膜、BIM技术应用(三维场地布置、管线综合应用)、结构新型模具、ALC预制板等18项“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优化项目施工方案;依托三维可视化的碰撞检测,提前化解施工冲突,有效保障建设效率;运用4D进度模拟使工期管控精确到工序级别,有效降低材料损耗,减少建筑垃圾,为项目高效建造提供了坚实支撑,切实将技术创新从理论转化为实践。项目先后获评2024年云南省质量标准化示范项目、2024年昆明市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项目。
以持续学习攻克质量难题
课堂坚持学以致用,破解实际难题,赋能产业工人成长为项目质量提升的关键守护者。针对项目地下室1701根桩头防水处理的施工难点,项目部成立包含13名产业工人在内的“普洱茶”QC小组,通过对项目桩头防水质量的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原因分析、确定主因、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等,针对项目粗放型管理、外部社会环境、产业工人素质及技术水平等差异性问题,主动协调各方协商解决,并严格监督改善措施的落地执行。最终,项目成功将工程桩桩头防水质量合格率从80%提高至96%,提升桩头截断平整度,节约防水涂膜材料,降低筏板后期渗水的风险,有效节约成本,荣获昆明市QC质量小组活动一等奖。同时,课堂对不同作业班组开展分部分项专项培训,精准切入质量薄弱环节,不断补足产业工人认知短板,切实提高施工质量。例如,针对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裂缝防治问题,项目部组织开展“质量通病防治专项培训”,项目建立“PDCA循环+方案先行、样板引路”双控机制,团队不仅掌握了质量通病修补的标准化流程,还熟练运用关键质量控制工艺,实现垫层浇筑、防水施工、钢筋绑扎等关键工序质量全面达标,做到了楼板无开裂、顶板无渗漏,使后续施工中同类质量问题发生率显著下降。项目还借助VR虚拟施工和BIM实体模型演练,有效突破“纸上谈兵”局限——在机电安装课程中,通过BIM模拟完成管线碰撞检测,提前规避管道交叉冲突,彻底减少了因返工导致的质量损耗。
以安全文明打造管理标杆
依托项目课堂体系,产业工人安全管理综合能力实现全面提升。项目部创新推行“智慧工地+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模式,在安全文明施工环节构建全维度管控体系:施工现场部署的AI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可以精准实时识别未佩戴安全帽、未穿反光背心等行为,由安全员配合完成设备日常巡检与智能预警响应;智能安全帽定位终端不仅实现人员轨迹追溯与紧急呼叫联动,更成为产业工人作业时的“安全护身符”,使用率达100%;扬尘噪声在线监测设备超标时,作业人员能第一时间启动洒水降尘装置,确保现场环境达标。
此外,项目还累计开展应急演练3次、安全质量培训二十余场;成功承办集团2025年“安全生产月”及云南省建设厅安全咨询日活动,接待省、市、区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观摩交流十余次;在2025年云南省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宣传活动中,以项目为载体拍摄制作的安全生产教育宣教片《创新与安全共筑防线》在省级平台展播,片中重点记录产业工人规范佩戴劳保用品、人脸识别智能考勤系统、开展现场文明施工巡检、有序堆放材料的日常场景……全方位展示项目综合管理成效的同时,进一步擦亮了公司精益管理、匠心筑造的金字招牌,彰显产业工人队伍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
下一步,公司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持续构建以党建为引领、以工会为桥梁、以项目为课堂的管理模式,深入践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控理念,现场教学、精准施教,助力项目实现技术、质量管控与安全管理的全面突破,把项目课堂打造成公司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不断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推动更多产业工人实现由“工”到“匠”的蜕变,持续深入推进公司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潘骏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