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08号
感谢您的光临!您是第52593846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 方森科技 2012年的中秋,杨勇的夫人带着女儿坐了很长的长途车一路颠簸着到达了绥江,与丈夫一起在工地上度过了一个平淡而温馨的节日。回昆后,她用深情的笔调写了一篇《绥江之恋》,刊登在《云南五建》的第四版,里面写到这样一句话:“那时他只是出差到绥江,之后,出差变得频繁起来,再之后,便直接住在绥江,偶尔回家一两次,感觉像是回家反而成为了出差。”
这并不是他在工地度过的第一个节日。2012年的大年初一,天才蒙蒙亮,他就带着事先准备好的小红包,敲开了项目部宿舍的门,向第八直管项目部的职工们拜年,因为各个项目部所在的区域不同,他几乎用了整整一个早上,才走遍了每个项目部,为大家送上新春的慰问,给上百个“兄弟姐妹”发放小红包――无论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下,杨勇一直都是这样称呼直管部的职工们。
公司在2011年中旬跟随着集团公司承建了昭通绥江移民建设工程,7月初,时任公司五○五直管项目部经理的杨勇服从公司调配,带着从直管部精挑细选的精英骨干们,与其他兄弟单位一起,投入到绥江新城的建设中。
超过40度让许多人都中暑虚脱的室外高温、连续阴雨天导致的潮湿泥泞作业现场、物资材料紧缺的后勤供应、劳动力匮乏导致的进度窘境……一切都像是他们才踏入绥江的土地时感受到的那股近似于窒息的闷热,让人有些透不过气。有些人打起了退堂鼓,有些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坚守在工地上,有些人对着总是难以明确的施工设计图一筹莫展,有些人咬咬牙一鼓作气的开始了“土”办法。杨勇属于另外一种人,他相信勇者无敌,于是,在集团公司和公司竖起的“亮剑”精神这面大旗下,他选择了勇往直前。
项目入场以来遇到的种种困扰,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如何能不焦心呢?停水断电不但延误了施工进度,还让这群跟着他的兄弟姐妹在劳累的时候喝不到一口热水,吃不上一口热饭,洗不上一个热水澡;他如何能不焦心呢?各兄弟单位分头作业各负其责,虽然各位经理和书记都非常重视项目管理和团队建设,却因为物资供应、人力调配、机械周转等在配合和协调上出现一些难免的损耗以致公司整体的施工资源有时不得不捉襟见肘,如果整个项目像一台机械,那么各个环节都必须配合一致才能使这台机械高效推进。
经过深思熟虑,他认真分析了绥江项目推进以来的各个管理环节,对遇到的种种种障碍和困难进行深入细节,反复推敲和思索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梳理了成熟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与项目的主要领导进行沟通对接。
公司领导在深入调研和分析了项目部的实际情况后,采纳了他的建议和意见,制定了新的工作思路,并委以重任――任命他担任新成立的第八直管项目部的经理。新的第八直管项目部融合了原来的五○五直管项目部、五○六直管项目部、安装分公司、第一直管项目部的70多名职工,加上40余名外聘职工,怎样才能尽快的将整个项目部上百人的管理团队凝聚在一起?怎样才能让新的团队充分发挥战斗力,以精简高效的工作效能提速工程进度呢?
根据绥江移民工程的建设要求和特点,杨勇在原有的五个项目部(后增至7个项目部)的基础上划分区域,在公司主要蹲点督战领导的指导下,直管部班子成员分区负责或兼任项目经理,建立了一套既独立又纵横相连的管理体系,使灵活性和协调性达到了一个恰当的统一,即保证了每个项目部有足够的管理权限,又充分利用了整体资源的流动优势。
在管理体系之外,杨勇尤其注重培养团队氛围,他真心把直管部的每一个职工都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有职工长期加班大半年都没有回一次家,他带着工会主席亲自开车送职工回四川的老家探望父母;有家在外地的职工结婚,家里的父母亲朋却无法到现场参加婚礼,为让职工有个温馨难忘的婚礼,他亲自担任证婚人,热热闹闹的调节现场气氛,让职工感受到了直管部大家庭的温暖;处于人才断层的大环境,直管部的80后年轻人特别多,他跟大家打成一片,悉心培养骨干人才,大胆提拔优秀的核心管理人员加入班子成员,或是提任为项目经理,给予充分的发展平台。
2013年初,随着绥江移民工程进入尾声,第八直管部的办公基地迁回昆明,直管部迎来发展的关键转型期。杨勇并不是一个等待问题出现才去想怎么解决的人,在此之前他已认真学习了集团的发展形势和公司的战略部署,经过细致的分析,他适时召开了交心座谈会,与职工详细探讨和分享了直管部的发展规划,并据此重新梳理了日常管理涉及的培训、工资、考勤、绩效考核等制度。直管部要发展,就必须内强管理、外拓经营,以项目部为发展基点,以经济效益为发展核心,以人才培养为发展动力,以管理制度为发展护航。他经历过很多艰难的战役,无论是长水国际机场,还是绥江移民工程,人生就是一场不进则退的博弈,无论是他,还是他所带领的兄弟姊妹们,要实现直管部和个人的发展,实现心中的抱负和理想,都必须一鼓作气,勇往直前!
作者 第八直管项目部 黄春t
(责任编辑:袁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