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08号
感谢您的光临!您是第53020748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 方森科技早上七点,拌合站的设备轰鸣声划破清晨的宁静,安全员老李的胶鞋已经踩过了三段路基。他肩上的红袖章绣着“安全员”三个黄字,在工装灰的底色里,像极了当年军装上的领章。
三十年前在边境哨所,他记不清摸过多少遍冰冷的钢枪;如今在高速路工地,他每天要来回巡查七公里长的路基段、几十处临边防护、几十台机械设备及多个班组的班前安全交底。“这里的螺丝松半圈,可能比战场上的哑弹更要命。”他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手里的扳手比当年的步枪还要熟悉。
盛夏的正午,年轻人躲在遮阳棚里喝冰水时,老李正猫着腰检查人工挖孔桩的安全防护。军绿色的水壶早空了,汗水顺着安全帽帽檐在下巴汇成水珠,砸在滚烫的地面上,瞬间洇成一小片深色,又迅速蒸发。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检查情况,每个条目后都跟着整改人和复查时间,字迹方正,带着军人特有的笔锋。
有次暴雨冲垮了临时便道,几辆混凝土运输车困在半路。老李第一个赶到,指挥大家垫石块、铺钢板。他吼着号子的样子,让新来的大学生想起爷爷讲过的抗洪故事。直到凌晨三点便道再次打通,他湿透的工装上,泥痕和汗渍交织成奇异的图案,像幅抽象的迷彩画。
工地上的年轻人爱听他讲部队的事。说当年在野外驻训,零下一二十度也要把帐篷扎得方方正正;说拉练时脚磨出血泡,照样背着几十斤装备跑完全程。“不是要你们学遭罪,”老李总在故事结尾补上一句,“是说规矩不能破,责任不能丢。”他教新工人系安全带时,会像当年班长教他打背包一样严格:“卡扣要听见‘咔嗒’声才算到位,这声儿就是保命的信号。”
雨季快要结束了,高速路即将面临全面施工,届时整个现场的安全压力将更大。老李在巡查完整个标段的安全工作后已是傍晚时分,他独自一人站在施工现场最高处,瞭望着整个工地,从那褪色的挎包里拿出笔记本在今日无安全隐患的后面深深地打上了一个√。眼神坚定地望着太阳落山的方向,从汗湿工装的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包烟,点上一支深吸一口。想起退伍那天,连长说的“脱下军装,军魂还在”。他摸了摸胸前口袋里那张褪色的退伍证封皮上的八一军徽,看着工地上迎风飘扬的安全旗,这就是一个老兵对“平安”二字最朴素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