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08号
感谢您的光临!您是第52562103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 方森科技“您已进入施工区域,请规范佩戴安全帽。”刚踏入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新城园区项目施工现场,AI感应警示系统的广播清晰回荡。江迪,公司第七直管部主任工程师,也是这片智慧工地的“掌舵人”。13年光阴,从青涩的施工员到领航智慧工地的标杆项目经理,江迪凭借不懈的技术创新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带着满腔的热忱和饱满的激情,在云南五建奏响了属于他的“匠心协奏曲”。
曲目一:匠心筑梦——方案优化的“破局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2012年,初出象牙塔的江迪,选择从云南五建的项目施工员做起。初到五公司,面对嘈杂繁忙的工地,懵懂的江迪常感无所适从。“唯一能做的就是跟着师傅,多跑现场、多看图纸、多学门道。”他笑着挠挠头回忆道。正是这种直面不足的清醒,促使他沉下心来,以勤补拙、虚心求教,最终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临沧旗山花园是江迪在五公司参与的第一个项目。翻开泛黄的施工日志,一页优化方案格外醒目:用方钢龙骨替代木方后,木方节省近60%,合格率也从83%大幅提升至95%。当时还是年轻施工员的江迪,时刻揣着建筑施工规范手册,对每道工序都倾注全力,不敢有丝毫懈怠。在优化调整施工方案后,江迪曾在模板区连续蹲守三天,用钢卷尺精细测量每一处尺寸。最终,混凝土的构件尺寸与表面平整度都精准控制在设计偏差范围内,他才如释重负。
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新城园区项目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曾令监理方高度紧张,身为项目经理的江迪也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如山。施工日志显示,他曾凌晨两点仍坚守筏板基础现场,精准记录核心参数。最终,其主导的“混凝土呼吸法”(跳仓施工技术)成功破局,江迪用专业术语向我解释到分仓法是利用混凝土早期(7-10天)性能未稳、内应力易释放的“抗与放”特性,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划分为若干区域,采用“分块规划、隔块施工(跳仓)、分层浇筑、整体成型”的原则施工(类似跳棋),相邻区块浇筑间隔不少于7天,以消散早期温缩及干缩应力,避免设置后浇带,能够有效控制超长、超宽、超厚混凝土的裂缝与防渗,比传统后浇带更具推广价值。方案经过不断优化,在确保质量的同时压缩工期45天,助力项目一举斩获昆明市2025年度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一等奖”及五华区住建局2025年4月、5月在建工程规范化管理“红榜”等荣誉。
曲目二:匠心独运——BIM赋能的“革新者”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江迪在项目实践中,将公司项目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控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勤学苦练、精研细作,不断夯实专业基础。玉溪峨山嶍峨古镇项目的仿古悬山,曾是困扰传统木工的一块“硬骨头”,却意外点亮了江迪职业生涯的高光。2018年项目部会议室内,面对老师傅们的连连摇头,江迪沉思片刻便提出破局思路:分解结构—直线现浇—异形预制。他随即调出BIM模型,指尖轻点,三维视图全方位剖析难题:“看,老工艺遇上‘四新技术’,就像给老师傅配了把‘智能尺’,同样精准无误!”当第一组构件严丝合缝地安装到位,老师傅们喜笑颜开——江迪通过BIM技术优化后的模板施工方案,让项目施工效率飞跃近40%。
在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一期)建设项目的工程技术部办公室,江迪的鼠标在BIM三维场布模型上骤然停驻。“如果按照传统方式的话,得二次搬运至少200吨钢材呢!”他仔细审视着《施工进度计划表》中的工序衔接内容,经过周密论证、科学部署并优化调整人、材、机资源配置,材料搬运量减少近60%。“2018年刚接触‘BIM三维场布’这项技术时,不少老师傅都说难以置信。”如今办公室墙上,“云南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标准化工地”“云南省绿色示范工地”“昆明市优质工程‘春城杯’一等奖”的奖状夺目耀眼,还有“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项目经理”“先进工作者”等个人荣誉也熠熠生辉,每一份成绩都浸透着稳扎稳打的汗水与勤学奋进的光华,它们无言地诉说着新技术从“荆棘丛生”到“坦途花开”的动人历程。
曲目三:匠心精研——安全管理“细节控”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安全是项目的生命线,这不仅是口号,更是江迪践行的项目安全管理核心。在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新城园区项目安全技术交底现场,他正细致讲解工序安全技术要点。“针对项目的安全管理,我们有很多创新举措!”江迪如数家珍,“全员考核、奖惩机制、警示教育、班前晨检是常规动作,更有‘安全管理上讲台’、安全积分超市、‘安全警示屋’等创新举措。”他又向我介绍道:“技术赋能是重头戏——我们项目引入了智慧工地系统、AI隐患识别、无人机巡检、三维碰撞检测,这些‘硬科技’能够实时监控环境,精准排查施工安全隐患,是降低项目安全风险的‘重要法宝’。”言语间充满自豪。然而,即便在AI自动抓拍的智慧工地上,他依然坚持每日手动核查塔吊数据,以确保各项数据精准无误,江迪用行动深刻诠释了“安全是项目管理生命线”的真谛。
项目部结合项目施工特点精准施策,严格规范各项安全管理:规范班前安全教育流程,严格落实洞口临边防护及警示标识,规范高处作业平台并加设生命绳,引入AI智能系统实时监控违章行为,推行安全积分激励制度,设置微型消防柜以及强化脚手架搭设规范管理……一系列举措共同构筑起严密的安全防线,有力保障了项目生产安全。值得关注的是,依托这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项目安全实践成效卓著:今年5月30日,集团与五华区2025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在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新城园区项目隆重举行,“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集团多家单位及西山区住建局组织人员分批次汇聚现场观摩学习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经验,集团领导亲临指导。6月16日,2025年云南省住建领域“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也在项目顺利举行。
曲目四:匠心传承——工地上的“摆渡人”
传道授业,薪火永存。在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新城园区项目的质量公示牌旁,一个流动“课堂”常在此开讲。项目负责人江迪化身导师,向年轻施工员深入浅出地传授“三检制”精髓。他深知,质量意识与规范的传承是工程品质的根基。“首抓垂直度,筑牢安全根基;二查平整度,保障工艺衔接;三清气泡点,细节铸就品质。”他手中的笔精准点向图表关键处,传递的不仅是施工步骤,更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江迪带领项目管理团队优化应用的梁柱节点拦茬气囊技术——有效解决了关键部位施工难题,显著提升了混凝土的成型质量,其经验已在公司内广泛推广。江迪用言传身教和创新实践,与项目部同事们共同守护着工程质量的生命线。
项目现场,总能看到江迪带领徒弟开展项目检查的身影。徒弟小吴表示:“别看我们师傅是85后,年轻得很,但他对技术的钻研和那股不怕苦的劲儿真令人佩服!尽管日常事务缠身,师傅却如同‘挤海绵’般争分夺秒学习,经过不懈奋斗,最终将一级建造师证书收入囊中,他是我们年轻人最好的榜样!工作中,他是我们可靠的引路人;私下里,更像关心我们的‘好大哥’。”长期以来,江迪在培养人才方面也倾注心力,已成功带出5名技术骨干,其中3人已成长为项目部独当一面的技术负责人。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不矝者,聚星成河之光。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新城园区的建设现场,1栋与4栋的第四层楼板施工有条不紊,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与新城景观相映成趣。天色渐暗,江迪和工友们还在岗位上默默耕耘,他们佩戴的安全帽反射着微光,在暮色中格外醒目——这是五建铁军的奋斗剪影,他们以匠心为刃雕琢蓝图愿景,秉承着“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铸造精品”的工匠精神,共同谱写着属于五建人的匠心乐章。